10月21日下午,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百廿山大,九秩外院”系列学术报告在洪家楼校区顺利举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应邀做客我院“洪楼译坛”,作了题为“德国汉学研究方法举隅”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德语系副教授包汉毅主持,五十余名外院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首先,李雪涛教授就本场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说明,并以专著《德国汉学研究史稿》为切入点说明了其研究“汉学研究”的契机。接着,李雪涛教授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其研究的特点,即以问题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实现专门史与问题史的结合。在他看来,并不存在一个本质主义上的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理解,因此阐释学的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所谓的理解就像阐释一样,是局部与整体的循环,是一个过程,具有历史性。然后,李雪涛教授从汉学史-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对德国汉学的研究,指出其大致经历了汉学、域外汉学、海外汉学、国际汉学等几个阶段。他强调,学界需要重视德国汉学——只有通过国际汉学的再研究,我们才能做到“去熟悉化”,才能对历史产生新的见解。接着,李雪涛教授以福兰阁、卫礼贤、傅吾康等德国汉学家为例介绍了德国汉学的历史和发展,并主张将德国汉学置于当时欧洲学术思想的脉络中进行理解。同时,李雪涛教授表示,德国汉学的历史是与时代史、思想史、文化史交织在一起的“纠缠的历史”,它不仅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整体观和互动观,运用全球史的视角和跨学科的方法加以研究。
在讲座的最后,李雪涛教授和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期间,李雪涛教授寄语青年师生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知识论研究,又要兼顾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的研究,极大地启发了在座师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