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下午,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举办了2018年第二期“鹿鸣”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由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蒋颖老师主持,德语系包汉毅老师和法语系张蔷老师担任主讲人,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首先,包汉毅带来了主题为“《周易》译介的新思路”的讲座,指出《周易》作为“众经之首”的重要性,介绍了卫礼贤与理雅阁的德译《周易》译本。阐述了卫礼贤译本的六处失误之处,分别为卦名翻译之误、词义翻译之误、句意翻译之误、文化专有项翻译之误、一卦旨意之误和一爻旨意之误。他还分析了卫礼贤译本有此失误的原因是西方人无法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蕴藏的儒教密义,并指出《周易》拥有周密的体系性、有普应万象的功用,将《周易》之精华传播西方还需建立“跨空间的团队译介”模式,团队需具备跨空间、跨文化、长期和开放性质,由团队成共同承担责任,且成员对译语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他指出,建立“跨时间的渐进译介”需要从译介“象、数”阐释的基础性易学文本、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文本入手。其后,张蔷进行了题为“莫里哀喜剧在中国的早期译介及经典建构”的讲座,围绕清末明初至1935年莫里哀喜剧译介的发生期、莫里哀译介热潮与法国古典主义“遇冷”进行对比,实现经典化的原因展开讲述,阐释了译介者对其作品进行的“去古典主义化”、形象构建与作品选择中的“文化过滤”、作品的选择和对剧作家名声的操控对莫里哀喜剧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本次论坛主要介绍了《周易》德译本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周易》译介的新思维与新设想,同时阐述了莫里哀文学在中国成为经典的原因。两位老师的讲座为广大师生开拓了新思路,扩展了新视野,使外院师生受益良多。
文/图:关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