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许宽华应邀做客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并为学院师生们带来了题为“德国的‘中立’与‘中立’的德国”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副教授包汉毅主持,外院众多师生们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包汉毅对许宽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场师生简单介绍了他丰富的学术成果以及驻德使馆工作经验,肯定了他在德语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地位。
许宽华教授首先从讲座题目中“中立”一词的概念入手解释,厘清了“中立国”的基本概念定义并给出了“中立国”的分类。并且针对成为“中立国”应该满足的条件、履行的义务、应有的权力等方面结合国际普遍公认的永久中立国、目前自称的永久中立国以及曾是国际承认的永久中立国等实例展开详细讲解。
随后,许教授按历史时间顺序详细梳理了德国的“中立”与“中立”的德国问题出现的大背景。许教授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的“被占领与监管”视角出发,详细的从占领、共管、分裂、冷战四个不同时期对美国与盟国以及苏联等国对德国的态度问题展开论述。
接下来,基于前面讲述的背景许教授给出了关于德国“中立”梦的3点构想:1.盟军提出德国“中立化”问题。以此来作为缓兵之计。2.苏联提出《和平协议草案》并指出“在所有盟军从占领区撤军以后实行自由选举”。3.德国人“中立”与“分裂”的抉择。在这一点上许教授用1945-1947年间德国面对是分裂还是统一问题作出的抉择以及阿登纳在选择西方还是苏联和德国统一问题上作出的选择等历史实例详细指出了德国人的愿望与维护统一而付出的代价。同时许教授还从德国政府以及德国民众等视角描述了“中立”的德国概况。
最后,许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简短总结。“中立”立国必须拥有独立和完全的主权。德国“中立”缺乏内部和外部的必要条件。德、美及欧盟成员国间的矛盾不具“中立”特征。“中立”的德国还有很长的“长征路”要走。进而许教授与师生们就德国是否能“中立”、为什么德国“中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及德国社会中是否存在反美主义现象等问题展开热烈谈论。
在本次讲座中,许宽华教授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德国“中立”问题上独特的新想法新观点,为大家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考,使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