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法英国际班圆满开展《法国通史》的读书分享交流会。本次读书会的主讲人为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的副研究员冯佳。法英国际班的班主任张蔷,助教袁博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读书会分为三个内容。首先,冯佳与同学们探讨了中世纪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的国家建构问题;其次,冯佳与同学们分享了西欧政权演变对欧洲文明塑造的基础性作用;最后,同学们就《法国通史》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与问题进行交流,并由冯佳进行点评与答疑。
在第一个流程中,主讲人主要谈到了税收体制对于国家建立与管理的重要性。中世纪时期,法国普遍采用采邑制,即国王分赏土地给臣属的土地分配方式,但随着土地的不断被分割,国王的领地收缩,国家财政收入缩水,这给制度的维系增加了不稳定性,因此国王若想保证他的统治就必须将矛盾转化为战争,而这又导致了政治上的不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西方政治史看起来很混乱。由此可见,稳定的税收制度对于统一国家的建立与管理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随着读书会进入第二个流程,冯佳讲解了西欧政治叠变对于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的具体作用。此外,就《法国通史》这样的通史类图书的利弊进行了阐述。她认为,通史的最大优点在于清晰性、可读性以及效率性。阅读通史能够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一段时间跨度内某一国家或文明的大小事件,达到对某一对象的有一定了解的目的。但同时,冯佳也提到通史这一题材限制了它的内容,因为通史必定要涉及到大量史实的罗列,二者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误解,即历史学习就是记忆史实,但事实上,历史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点在于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思考。陈丹青曾说:“历史不算账,就可能会重演。”,也正如今人的评价一样“历史是一个好老师,以史为鉴,或许可以治好世界政治家们的偏头痛。”此外,她还特别指出,通史的对于历史的过度概括还会让人忘记历史的研究在于放大而非缩小。因为历史研究更强调以小见大,通过分析一个小事件来挖掘更加广泛、更加深刻的价值。历史的溢价不在于史实,而是通过这一史实所能窥见的东西。举例来说,陈寅恪先生在《狐臭与胡臭》中以味道为切入口得出唐人有胡风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证明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
在读书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同学们就自己的感想与问题与老师展开了讨论。冯童硕同学就“法兰西的多元性与民族主义的碰撞”进行论述;田佳润同学就“罗马帝国的政治体系在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没有得到继承的原因”以及“在漫长的中世纪君主专制为何一直没有建立”展开讨论;袁帅同学则跳出法国历史,对“人物决定论是否合理”发问;马佳怡同学则从“法国文化的左右之分”进行阐述。此外,冯佳老师还针对学术论文写作提出建议,并且向同学们推荐包括History in three keys和The Manchu way在内的对于论文写作有帮助的书。
总之,这次的读书会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同学们都受益颇丰。李世民曾提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阅读《法国通史》得以一窥法国上下千年的历史面貌,读书交流可以从思想的碰撞中收获更高层次的审美连续体。阅读、思考、写作与交流,让生活的意义得到体现与深化。最后,以福楼拜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于文学,如同无休止的纵欲。”
文/ 钱蔚 图/ 钱蔚 冯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