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像往常一样,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新闻网站浏览有关疫情最新报道。不过,不同于往日的走马观花,这一次,我仔细阅读了每一条有关这次疫情的多方媒体报道,并逐一进行了对比、分类和整理。因为这一次,我不再仅仅是为了了解最新动态,更多了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学术任务——为我们班共同参与的“抗疫语言学”项目收集前期资料。
这次的疫情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我第一次经历延迟开学,第一次体验网络上课。长期的在家封闭的时光消磨了我对学习的激情,也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但幸亏还有学校组织的网络授课,虽然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但仍然给我们了一个在家接触知识和学习的机会。在《英语语言学》课程第一课上,马文教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专门给我们设立一个“抗疫语言学”的项目,鼓励我们利用学习的语言学知识为抗击疫情做点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边学边研、学研相长。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成了5个小组,将分别全面收集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词汇、标语、表达、图示、语篇等,尽可能地汇集有关疫情的语言信息,建成“抗疫语言语料库”,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相关的语言学研究。
这是作为本科生的我第一次接触正式学术研究,心情激动又有些紧张。对于文科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学期间做科研的机会是非常宝贵和难得的,以前几乎是闻所未闻。但现在学校实施的教学改革让我们有机会以本科生的身份提前接触并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前沿学术研究,而马老师为我们设计的项目又恰恰是从我们平时接触和关心的内容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再加上老师一步步细致的指导,让我们这些在学术上刚刚入门的“新人”,也有信心有热情做好每一项研究任务。
通过参加“抗疫语言学”这一项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在校学习的课程原来并非只是书本上印刷的文字,而是可以充分运用到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的。齐鲁医院的援鄂医疗团队编写的武汉方言手册火爆网络,在救治过程中极大地解决了语言差异带来的问题。而我也非常希望我们这次的“抗疫语言学”项目研究,能够取得切实的成果,通过研究疫情期间的语言与沟通,真正让我们能够学以致用,让我们充分运用我们的所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